成语“宠辱不惊”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成语查询

输入需要查询的成语:

成语“宠辱不惊”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成语“宠辱不惊”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宠辱不惊成语出处】

《新唐书·卢承庆传》:“宠辱不惊;考中上。其能着人善类此。”

释义:

意思是受宠或受辱都不放在心上。形容不以得失而动心。

【宠辱不惊成语故事】

唐高宗时期,有个叫卢承庆的人,在朝廷担任考功员外郎的职务,负责对官吏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校评定。

有一次,他给一个负责从运河运送粮食的官员打评语,因为这个官员曾在运粮时发生过一次事故,粮船也沉没了,损失了不少粮食,因此,卢承庆给他打了个“中下”的评分。卢承庆把评语拿给那个人看,那个人非常平静,一点抱怨的意思也没有。

卢承庆想了想,又觉得那次事故纯属意外,也不是这个官员有什么过错造成的,而且在当时的情况下,任何人都的确无能为力,也不是这位官员的责任,这样给他评分貌似也不太恰当。于是,卢承庆给他改为“中中”。

卢承庆又把改评的事告诉了这位官员,他原本认为这位官员会非常高兴,毕竟业绩评定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关系到一个官吏的升迁和俸禄,这可是关系到他的切身利益啊!

可是,出乎卢承庆意料的是,这位官员依然非常平静,丝毫也没有喜悦的表情。卢承庆见了,心中暗暗赞叹:“宠辱不惊,考中上。其能着人善类此。”意思是说,得宠或受辱都能做到镇定自如,心胸真是宽阔!是个难得的人才!于是,卢承庆又把他的评分改为“中上”。     这个运粮官名叫安学。后来,安学不失所望,成为一个政绩卓然的地方官,名留青史。

——《新唐书·卢承庆传》

成语大全
成语大全
成语字典
按拼音首字母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