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病入膏肓讲的是什么样的成语故事?指的是什么病?

成语查询

输入需要查询的成语:

成语病入膏肓讲的是什么样的成语故事?指的是什么病?

成语病入膏肓讲的是什么样的成语故事?指的是什么病?

说到病入膏肓,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病入膏肓,应该是大家比较耳熟能详的一句成语。一般常年卧病在床的老人,会在临终之前和儿女们说:“我已病入膏肓,你们可迅速安排后事,千万不要悲伤。”

一旦病入膏肓,就代表这个人无药可救,很快就会去世。然而,病入膏肓中的“膏肓”,具体的是指人体哪个部位?

《左传·成公十年》记载过这样一则故事:晋景公姬獳听信奸臣谗言,无辜杀害忠臣赵盾的后代,赵同赵括全族(赵氏孤儿原型)。杀害赵括全族之后的两年,晋景公梦见一只厉鬼,披头散发,前来向自己索命。

从此,晋景公身患重病,他赶忙派人前往秦国求医。秦桓公派遣名医缓,来到晋国为晋景公治病。

晋景公对缓这么说道:“我前不久梦见两个童子,其中一个童子说,缓是医术高明的大夫,他来治病,恐怕会伤害到我们。另一个童子回答道:“我们躲避在肓之上,膏之下,虽有良医,也不能把我们怎样。”

后来,缓为晋景公详细诊断后,对他说道:“大王你这病已无可救药,病灶已达到膏肓之上,即使采用针灸、药物治疗,也无法将其去除。”

听到缓这么说,晋景公知道自己大限将至,便派人备上厚礼,送缓返回秦国。

六月丙午日时,晋景公还没吃上新麦,便跌入厕所,溺于粪池中而死。

从此,病入膏肓这个词语便流传开来,多用来形容这个人已无药可救,很快就会大限将至。

虽然《左传》是正统历史典籍,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可病入膏肓中的“膏肓”,是人为杜撰的,还是真实存在的人体某个器官部位或者是穴位呢?

《灵枢》记载,膏肓属于人体第43个穴位,其学名叫做“膏肓俞”,位于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紧邻背俞穴(后背肩胛骨旁)。

除《灵枢》之外,《素问》也曾记载过膏肓的具体位置。

《灵枢·五癃津液别》:“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于阴股。阴阳不和,则使液溢而下流于阴,髓液皆减而下,下过度则虚,虚故腰背痛而胫酸。”

《素问·腹中论》曰:“帝曰:‘人有身体髀股箭皆肿,环齐而痛,是为何病?’岐伯曰:‘病名伏梁,此风根也。其气溢于大肠而着于肓,肓之原在齐下,故环齐而痛也,不可动之,动之为水溺涪之病。’

按照医书介绍,由于膏,肓是包裹心脏(其他脏器)的重要软组织。膏源于饮食,会包括覆盖人体脏器。与骨髓、体液融合之后,渗入到皮下,成为肓。

按照中医学说,膏能积蓄能量,保护脏器,肓可以转变成能量,温养内脏。

一旦病入膏肓,意味着病邪侵入到人体最后一道防线,针灸、火攻、服药等方法,也无法完全去除病灶,这就是典型的无可救药。

再举个不恰当的例子,秋高气爽河蟹肥,每年10月底至11月上旬是螃蟹成熟的季节。我们都清楚,公螃蟹腹部两边白色的固体叫做“蟹膏”,母螃蟹的卵黄便是“蟹黄”。

蟹膏和蟹黄是一只螃蟹中,最为精华的部分。大家可以这么理解,膏是属于公螃蟹体内白色的蟹膏,还没有和体液融合。融合之后的膏成为液体,就成为肓。

蟹膏和蟹黄都是螃蟹身上产物,其营养价值差不太多,膏肓也同样如此。当然,这个例子并不恰当,可大致是那么回事。

后世专家是这么认为,春秋战国时期,上至诸侯王军,下至黎民百姓,他们遇上些疑难杂症时,总是会将其归咎于鬼神之说。

《左传》这段对病入膏肓的记载,便能深刻地反映出,中医慢慢对“医术”和“巫术”有了详细的认识与了解,这也为今后推动科学、医学等方面的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上这些,就是对病入膏肓这个成语与膏肓具体指的是人体哪个器官的详细介绍。最后,我们再从旁延伸,古人所说的病入膏肓,真的全指身体上的疾病吗?

唐末著名诗人罗隐,一生屡试不第。30岁那年,罗隐再一次落榜,心情十分郁闷,写了首七律《投所思》,其中有一句:“雕琢只应劳郢匠,膏肓终恐误秦医。”

罗隐引用晋景公病入膏肓的典故,以此讥讽当权者碌碌无为,官场环境黑暗,有才之人得不到重用,反倒是那些奸佞小人,为虎作伥。如此看来,病入膏肓并不单单指的是人体疾病。

每逢朝代末期,天下就会大乱,社会制度颠倒,奢靡之风日益猖獗。所谓的“清流”士大夫,不去想如何匡扶社稷江山,反而一门心思的追逐功名利禄。

而那些坚守道义,身怀救世理想的人才却被埋没,更敌不过现实残酷。“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罗隐的这首诗,向后人原原本本诉说了唐朝末年,那个腐朽又最终无可救药的时代。

也就是说,病入膏肓原本多指一个人身患重病,很快就会去世。可在文人的笔下,病入膏肓还代表盛世表面下的腐朽。

当选拔人才制度被贵族门阀所把持,朝堂上的皇帝又被眼前繁华的假象蒙住双眼,那便证明,这个朝代即将走到尽头。

膏肓,原是可以保护人体器官的重要组织,后来发生了恶变。即使是神医在世,也难以拯救。

故此来说,病入膏肓并不简简单单指的是生病。总之,这个成语大多还是代表着贬义。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这是罗隐一生中最著名的代表作,既然都已病入膏肓,那还在乎什么荣华富贵?不如过好现在,不畏将来,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也无所谓了。

成语大全
成语大全
成语字典
按拼音首字母划分